1.硕士论文参考文献一般需要写多少个呢
如果学校没有明确要求,一般学术规范上对此也没有具体规定。
一般来说,一篇学士论文,字数大多在5000字左右,对参考文献的范围、个数要求较低,但为体现该论文系作者广为研究的学术成果,其参考文献至少要十五个以上,并且至少应有八本以上学者的著作,其余可以为其他人的学术论文、刊物等。如果学者著作太少,都是论文参考,则显得文章的研究基础不扎实;如果连论文都很少,都是网页参考,则会严重降低论文的学术价值。
参考文献贵不在多,而在精。切忌引用来源不明、不知出处、不够分量、不够权威的文献资料做参考。
但是仍需强调的是,虽然一篇论文并非以参考文献个数的多少来判断其学术价值,但如果参考文献越多,由其是有分量的文献越多,应越能体现作者写这篇文章所用的功夫及厚积薄发的功底。
2.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要多少篇
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篇数没有具体要求。
在学术论文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其目的有三,即:
1、为了能反映出真实的科学依据;
2、为了体现严肃的科学态度,分清是自己的观点或成果还是别人的观点或成果;
3、为了对前人的科学成果表示尊重,同时也是为了指明引用资料出处,便于检索。
毕业论文的撰写应本着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凡有引用他人成果之处,均应按论文中所出现的先后次序列于参考文献中,并且只列出正文中以标注形式引用或参考的有关著作和论文,参考文献应按正文中出现的顺序列出直接引用的主要参考文献。
扩展资料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
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
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
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总字数怎么算 摘要和参考文献算吗
毕业论文总字数不算摘要和参考文献,指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
毕业论文总字数一般只算正文部分,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5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写作指导
(一)主题的写法
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
(二)题目的写法
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
(三)摘要的写法
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
(四)引言的写法
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问题的提出;选题背景及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
(五)结论的写法
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4.本科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需要加几条呢
格式范例
一:专著、论文集、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1]刘国钧,陈绍业.图书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二: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例如:[1]何龄修.读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2]OU J P,SOONG T T,et al.Recent advance in research on applications of passive energy dissipation systems[J].Earthquack Eng,1997,38(3):358-361.
三: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例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炜.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
四:学位论文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D].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起止页码(可选).
例如:[4]赵天书.诺西肽分阶段补料分批发酵过程优化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3.
五: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例如:[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六:电子文献
[文献类型/载体类型标识]:[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M/CD]光盘图书、[DB/OL]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版或获得地址,发表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例如:[12]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1.
[8]万锦.中国大学学报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5.研究生每天阅读多少篇文献比较好
读文献不在数量,而在质量。
高质量的文章,精读10篇足够了。如果非要有个数量的概念,一个硕士论文参考文献大概50个。
读的文献不可能全部用来做参考文献,有的文献没有参考价值。所以你搜索到并读摘要的文献大概100个,看内容的文献大概70个,最后能用来参考的文献大概50个,真正需要精读的文献不超过10个(估计5-6个就够了,前提是你要知道哪5-6个需要精读)。
一般读文献和写文献综述的时间是3个月,90天左右。假设前1个月读完,后2个月写,那么你每天平均读文献的数量大概是2篇。
但实际上,读文献和写文献综述往往是穿插进行的,没有那么泾渭分明的时间划分。
6.到底要阅读哪些文献
欢迎点击「中国科学报」↑关注我们!作为科研人员,阅读文献是必修课,但面对海量的文献,我们到底应该选择哪些文献确实是一个比较纠结的问题。
现在每天只SCI收录的文献数量就可以达到3000篇。例如只Plos One一个杂志每天的论文数量都可以达到50篇,也就是说文献的数量增加幅度非常迅速,我们阅读的文献不仅包括新文献,也包括过去的文献,特别是经典的文献,那么在文献海洋面前,我们必须掌握和了解畅游在文献海洋中的基本游泳技巧,其中关于我们应该阅读那类文献的问题,我想谈点看法。
第一、课题相关文献 这是我们做科研的最重要信息来源,阅读这类文献必须看是少有异议的,由于和课题密切程度非常大的文献数量一般比较有限,对这类文献,应该报着研究的心态,要弄明白文献的来龙去脉,例如文献引用的参考文献都应该详细了解,文献使用的研究方法都应该熟悉,甚至文献的统计学方法都应该明白。例如我自己,因为是作氢气生物学效应,我从2007年到现在,可以说所有相关文献全部阅读过,甚至全部都进行了分析和记录,并随时跟踪相关研究小组的进展,这样才能作到心中有数。
遇到新的文献可以马上判断其价值和意义,因为自己心里早就有一套文献的结构图,那些是已经解决的问题,那些是没有弄清楚的范围,那些是问题的关键,那些是单纯为发表论文而进行的修饰性研究和表达,基本上都心中有数。这样也并不耗费太大精力,因为反复阅读可以明显提高阅读速度,有时候看看摘要就基本上掌握大部分信息,少量信息简单选择性看一下全文就可以。
第二、学科相关文献 我个人是从事潜水高气压医学教学和科研的,因此对潜水医学、高压氧临床等相关进展都比较关注,一般来讲这类文献主要是关注新进展。这不仅是开展教学工作的必要,也是丰富和更新自己学科知识的重要方式,当然前提是要熟悉整个学科知识,不能在不了解全面知识的情况只追求新进展。
因此应该首先阅读一些本学科的专著,甚至是英文专著的基础上再选择性针对某些方向经常关注和了解,对某些比较重要的进展应及时进行评价。由于是本学科方向,自己有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认识,可在必要时争取发表一些评述性文章,公开自己的看法,以开展和国际同行的书面交流,这类文献阅读也可以变成一种非常好的学术交流模式。
第三、兴趣类文献 每个人都可能有除课题和学科以外信息爱好,这多属于兴趣爱好的情况,当然也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有,这类文献往往包括自己过去的研究领域,参加会议和各类讨论中遇到的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我过去曾经对核酸疫苗有过兴趣,曾经对MRI特别是功能成像有过兴趣,也曾经对神经发育有过兴趣,对热量限制、细胞自噬、细胞程序性坏死、低氧诱导因子等等相关文献有过兴趣,对这些文献都进行过追踪和了解。
兴趣文献也包括自己审阅别人基金和文章时,为了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临时阅读的一些文献。兴趣类文献可以不必要看过于详细,只需要对一些宏观上的进展有所了解,对一些新的趋势有所判断就可以。
由于范围比较广泛,这类文献可作为自己课题思路的借鉴,作为课题延伸文献库对待比较好,也可以找出一些上乘的文献进行欣赏性阅读。第四、热点类文献 所以成为热点,总有其道理,这类文献可以关注从国际国内大型科技类网站和《自然》、《科学》、《细胞》、《神经元》等重要学术期刊,这些网站和期刊都会有一些热点文章的介绍,当然一般都是新的文献。
另外也可以跟踪一些大型科技奖励,例如每年的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因为一旦获得诺贝尔奖,你往往非常容易获得相关研究背后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往往从一般文献中难以获得,这是一个学习和了解科研悟性,提高科学鉴赏能力的好机会。例如2012年关于iPS的研究,你可以学习日本学者是如何从肿瘤细胞到干细胞再到细胞转化研究的历程,也可以了解过去几十年来这一领域的历史发展过程。
关于化学奖,你可以通过这次机会了解G蛋白的相关知识,了解这类分子的重要意义,了解早期科学家是怎么认识到这个分子,这个分子的那些重要科学问题在那个年代被认识和解决的,了解那些重要进展和突破是这些科学家获得大奖的原因。这些关键进展往往是具有较大科学意义的研究。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7.论文为什么要那么多参考文献
你好
在撰写学术研究的成果时,我们在文中都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一过程叫做参考或引用。对于一篇学术论文来说,无疑论文的内容是最主要的,但从科研的规律来看,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学术论文引用、参考、借鉴他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很正常的,而且是必需的。它表明作者对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的了解程度,从中能够发现该课题目前的研究解决了什么问题?没解决什么问题?哪些问题是急需要解决的?哪些问题虽然重要但目前仍解决不了的?可能的前景是什么?等等。它也能说明作者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高度,以什么为起点进行研究的。如果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就不能反映作者对本领域的研究动态的把握。因而,如实地呈现参考文献不仅表明作者对他人劳动的尊重与承认、对他人研究成果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展示作者的阅读量的大小。如果论文中直接或间接地引用了他人的学术观点、数据、材料、结论等,而作者又没能如实地交待出处,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甚至会因此而被指控为“剽窃罪”。在国外,许多大学和学术团体,无论是学生提交的作业还是研究人员提交的研究报告、论文或专著对此都有明确的要求,否则将不予通过,甚至做严肃处理。因此,参考文献要求正确、准确地使用,不能把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更不能随意更改。对于引用的文章内容,要忠实原文,不可断章取义、为我所用;不能前后矛盾、牵强附会;无论引用的是原文或者只是阐述了别人的观点,也无论所引用的材料是否已经公开出版,都要明白无误地表明出处。其次,如实地规范地呈现参考文献也可为同一研究方向的人提供文献信息,使读者能清楚地了解作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我们在阅读他人的研究成果时一方面获取他们的研究结论,另一方面也学习他们的研究方法和他们提供的研究信息,参考文献就是信息的最大来源。参考文献对于其他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资源,他们依此去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对作者来说,如实呈现参考文献是其严谨治学态度的体现;对编辑来说,参考文献则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对于读者来说,参考文献就是认识问题的一扇窗户、一把钥匙,它便于读者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评价论文的学术水平及价值
满意请采纳
8.论文参考文献的基本要求有哪几点
原发布者:是文艺
参考文献引用须知1.引用正式发表的文献,以确保读者能找到所引文献。(inpress)形式的论文可以引用,但校对校样时要核实文章是否已经发表,已发表的应规范引用,未发表的需删除。2.采用顺序编码制。依文中出现先后顺序排序号,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序号根据文献在正文中第一次被引用的先后次序来编号。多次引用的同一文献不重复列出。3.标号出现在引用语句的末尾,以上标形式表示。如在文中引用作者姓名,以第一作者全称+等字代表(如李世玉等[1]曾报道…)。如文中出现某文献曾做过某方面的研究,则用文献[2]曾做过某方面的研究(标号正常排,非上标)。4.文献中的所有作者姓名保留三位,其他作者“等”或“etal”代替。5.刊名写全名称。6.不论中英文,作者姓名均应用“姓的全称名的首字母”(即姓前名后的顺序)表示,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分开。6.同一文献的不同名目用空格分开,比如作者与作者之间,作者和文献名之间,刊名和卷之间等。7.中文文献如原著有英文标题需在中文后列出。8.文献列表中出现的符号均为半角。以下举例详细说明:[期刊]作者姓名.索引论文标题[J].刊名,年,卷(期次):起—始页码.李臻,史月艳,王毓琰,等.具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CPC光学分析[J].太阳能学报,2003,21(1):58—63.LiZhen,ShiYueyan,WangYudan.[J].,2003,21(1)::58—63.[专著]著者姓名.书名[M
转载请注明出处易学文库 » 写论文要阅读多少文献